大数据分析十九大报告及中国经济未来展望

 

大数据分析19 大报告及中国经济未来展望

 

大数据分析只是一种形式和方法,为什么以19 大报告为出发点呢?从整体上看,19 大报告一共三万两千多字,作为十九大的开幕报告,整个宣读过程将近 3 个半小时,中间没有间歇,可见报告的重要性。从内容上看,19 大报告包含历史使命、现代进程、政治思想、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共13 个大部分,是中国未来两年发展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认真分析19 大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展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当我们对19大报告做一个粗略的文本数据分析时,这些关键词便浮现在我们面前,“人民、发展、建设、制度、改革、体制、监督、安全、经济、新时代”等等。为什么是这些作为高频词反复出现?它们想要传达的思想和目标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这些思想和目标,今后在国家颁布新政策时,才会知道为什么会颁布这个政策,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我们可以带着这些问题仔细阅读一下报告的第 5 大部分也就是经济发展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供给侧改革政策是在 2015年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包括 5 大任务,即“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去产能指的是去除低利润、高污染的过剩产能;去库存主要指去楼市库存;降成本指通过提高生产效率 推进企业改革等方式来切实降低企业成本;补短板指的是通过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来修补经济发展中的短板。 以上4 个都很好理解,这里需要加以解释的是去杠杆。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经济领域的杠杆,从广义讲,则是指通过负债实现以较小的资本金控制较大的资产规模,从而扩大盈利能力或购买力。举个小例子,某位老板拥有4个亿的净资产,他想买一只足球队,但无奈钱不够,于是他通过向银行和基金公司借贷的方式借入 4 个亿,最终梦想成真。通过这种方法,他就用 4 个亿的小资本金完成了对 8 个亿的大资产规模的控制,从而扩大了购买力。有了债务其实是一件好事,对于个人来说,借了钱,本来买不起的东西,现在可以拥有了。对于企业来说,借了钱,可以进行产品研发、投资、收购并购发展企业。对于国家来说,借了钱可以修桥铺路、可以搞科研、可以增强军事国力等等,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人民。总之是一件人人可以受益的事情。

 

但是这种受益只是暂时的,因为借入债务,实际上是消费信贷,就是向未来的自己借钱给现在的自己。所以说,借贷是件好事的前提是我们的收入增速要等于或者大于债务增速,简单来讲就是我们能还得起。那么现在我国债务水平是个怎么样的情况呢?

 

 

这张图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近年总债务占 GDP 的百分比,也就是债务占整个国民经济收入的比例。在 2004 年中国总债务占GDP 的160.84%,即 GDP每增长100块钱,债务就增长160.84块。而 2016 年,总债务占比 GDP 已经达到了 259.28%,将近 260%,增速已经大大超过了GDP 的增速。这不禁让我们想到美国在1929年和2008年的状况,美国债务对GDP 占比分别达到了将近 300%和400%。众所周知,1929年美国处于大萧条时期,而 2008年则发生了震动世界的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在去年10 月表示中国要谨防“明斯基时刻”的发生。 明斯基时刻是美国经济学家海曼 明斯基提出的,指的是经济运行良好的时候,投资者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随着经济向好的时间不断推移, 投资者承受的风险水平越来越大, 直到超过收支不平衡点而崩溃。因此,债务增速过快的坏处在这里也就显而易见了。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是,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在去年 2017 年 9 月份既 1999 年后首次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到了A+,给出的理由正是由于中国长时期的强劲信贷增长提高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而且就在 17年5月份另一大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也下降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主权评级会有什么影响呢?因为信用评级会对应一个违约概率,信用评级的下降会使得违约概率上升,投资者需要一个较高的收益率来承担更高的违约风险。所以下调主权信用评级意味着今后发债的成本就更高了。本来借的债务就多,以后还要还更多的钱,导致财务状况更困难,进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信用评级下调,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每个主权国家还是很在意国际评级公司给出的主权评级。对于下调中国主权评级的行为,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们这里就不做评价了。但客观上,这些评级机构所提到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所以习主席在19大报告经济部分第一条就将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强调。对此,国际评级机构也将中国经济展望由原本的负面升级为稳定,认为中国政府已经了解到了去杠杆的必要性,加大了控制企业杠杆水平的力度,有望稳定中期金融风险。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除杠杆?从历史经验来看,很多国家在之前去杠杆的时期都采用了这四个办法:削减支出、减少债务、财富再分配、发行货币。

  •  削减支出,个人、企业、政府勒紧裤腰带,节衣缩食,减少支出,从而被动减少债务。但是一个人的支出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收入减少了,偿还旧债务的压力会变更大。同时,又不能借入新的债务来偿还旧债务,于是人们开始出售手中的资产,卖房卖车卖股票,卖方市场的人越来越多,买方市场人很少,于是乎人们手中的资产只能贬值出售。企业也减少开支,开始裁人,失业率上升。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乎有了第二个方法,
  • 主动减少债务。首先必须要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高杠杆的可能性,抵制低信用信贷。而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不抵债的情况,很多个人或企业只能违约。在这种情况下,贷款人被迫同意通过延长还款时间、降低还款利率、减少还款数额等等进行债务重组。因为这样虽然会使得收回的债权额下降,但总好过什么都收不到。这一做法最大的弊端是会使得债权人的收益降低,长期来看不利于信贷市场的发展,甚至造成贷款额度萎缩,也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 接下来还有第三种做法就是财富再分配。因为中央政府需要改善人们的生活,就必须给失业者以补助,出台各种政策刺激人们再消费。钱从哪里哪里来?有两个办法:第一、提高高收入人群税收,第二、发行更多国债,向有钱的人收税再分给困难的人,从而实现财富的再分配。这就是为什么国家要支持普惠金融、强调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但长此以往,难免在国家政策导向上加重社会下层人民的仇富心理,相反地,高收入人群也会有怨言,觉得分配不公,自己挣的钱为什么要去资助别人。从长期来看,有加剧社会矛盾的风险。
  •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既满足低收入人群的需求,又不仅仅向高收入人群收钱呢。就是由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俗称印钱。 这就是货币政策的一部分。 但是,市场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有一定规律的,增加货币供应量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必须慎重使用,否则很容易造成通货膨胀。

 

很显然,前三种办法都会使得通货紧缩或经济萧条,最后一种办法会导致通货膨胀。所以如果想要和谐地去杠杆,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选择地共同使用这四种方法,当达到一个平衡点的时候,就可以有效地完成去杠杆的任务了。

 

还有其他一些间接的办法,比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刺激消费,提高生产力,从长期来看,这样无疑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你就明白为什么国家要大力支持数字中国、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

 

此外,打开国门,让优质的企业出去发展,引入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这就是为什么国家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建设、鼓励企业走出去、实施中国制造 2025 和德国工业 4.0 对接等政策。也是中欧国际交易所发行 D 股的原因之一,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此时,让我们回过头去再看 19 大报告中的第五大点,就可以理解,报告中的指导性战略是支持哪些政策了。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相关政策:去杠杆、重组僵尸企业等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 相关政策:推行人工智能、数字中国、金融科技等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 相关政策:普惠金融、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现代化等

(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相关政策:实现财富再分配、支持老革命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等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相关政策:健全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金融监管等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 相关政策:  “一带一路”建设、沪/深港通、债券通、D股、全融通等

 

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我们再来看一下对 2018 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对19 大报告的分析结果中的关键词中有经济、监督、安全等等关键词,却没有发展快、增速高等等这些词。这说明我国下一阶段的主要经济目标已经不再是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而是求质量。依据这个指导思想,对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是:

 

1.  GDP 还是会保持增长势头,但是增长速度却会下降,大约维持在6.5%左右。

2.  在几大去杠杆方法的作用下,CPI指数较去年能够持平或略有下降。

3.  由于企业重组以及削减支出政策的实施,失业率也许会稍有上升。

4.  去杠杆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事情,所以未来两到三年的信贷速度仍会上升,只是增速会有所放缓,杠杆结构也会有所变化。   

5.  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影响下,广义货币M2 增速会稍有增加。

6.  GDP 增长,加上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控制,预计财政赤字也会有所下降。

 

以上就是我基于 19 大报告对中国经济的一些简单分析和预测,仅代表个人观点,难免有片面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作者:刘精雯